和平號作為調節各地賑災志工流動的非政府組織,是在這個時候和川崎交流中心的石卷市民聯絡上的。
心理界限除了堅固的保護自己之外,還要能開放的與他人親密交流,須具有彈性。過度親切的書妍、具有強烈人際關係擁有欲望的英浩、施暴的男友及無法脫離他的美珍,這四個人的樣貌雖然不同,但其共同特徵是區分你我的警戒線混亂,導致無法締結水平性的人際關係。
存在於自我的那條警戒線,就是心理界限。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細胞,皆有維持樣貌與型態,以及調節內外物質移動的細胞膜。這份無法區分你我的未成熟情感,是這年紀的孩子常有的特質。心理界限將所有事物分為接受與不接受,扮演過濾器的角色。二、「自我保護」(self-protection)。
因心理界限的存在,我們可以區分我與對方的想法、我與對方的興趣、我與對方的情感、我與對方的欲望等等,就是「我」與「對方」的差異。這道理就像在低窪地區建造的建築物,會設置調節馬達,以防止淹水。上述所有發現不僅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也都描繪了物理世界的具體面相
上述所有發現不僅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也都描繪了物理世界的具體面相。《數字與夢》這本書是兩位特立獨行者的故事——包立是涉足神秘學的科學家,而心理學家榮格則確信科學能回答某些折磨他的問題。他把它們稱為原型(archetypes),是心靈的基本要素。他堅持除了眾人視為理所當然的電子、質子和光量子之外,必定還有另外一種後來被稱為微中子的粒子。
[3] 從他的方程式中首次出現數字137的那一刻起,他和其他物理學家都看出這個數字的重要性遠超出解決原本的問題。他似乎對功成名就毫不關心。
[1] 二十六年後,實驗室終於發現了包立的微中子。1931年,沃夫岡.包立的科學事業如日中天,他發現了不相容原理——今日稱為包立不相容原理——能夠解釋物質的結構,以及某些恆星死亡的方式。包立當時三十一歲,榮格比他大二十六歲,信譽卓著且名聲響亮。這被稱為「精細結構常數」(fine structure constant,實際上它等於1/137,但為了便於使用,物理學家將其稱為137)。
兩者都對自身領域做出巨大而長期的貢獻,而透過彼此間的大量對話,他們走得更遠,探索了兩個領域之間的中土,並且互相衝撞出火花。文:亞瑟・米勒(Arthur I. Miller) 前言 Prologue 宇宙的根源是否是一組數字?有所謂的原初數字嗎?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否取決於某組數字,而這些數字能解釋一切?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源自數學——諸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平行宇宙、弦理論和複雜性理論等等,而這些不過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小部分。包立的生活似乎也被撕裂成碎片。榮格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聯手,將心智的概念開闢為可以研究、可理解甚至能被治癒的對象。
這是20世紀許多偉大心靈都在思索的問題,其中也包括了物理學家沃夫岡.包立和心理分析師卡爾.榮格。他不滿足於科學工作,而是在漢堡的酒吧流連,品嘗夜生活並追逐女色,致使個人生活逐漸陷入混亂。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剛當選美國總統。但是這些事件都沒有影響到榮格和他那些富有的病人們,他們感興趣的是更為神秘而私人的事。
還有些人確信答案是非常奇怪的數字137,因為它一方面非常精確地描述了光的DNA,另一方面又是「卡巴拉」(Kabbalah)這個字的希伯來字母數總和。他在世界各地即為殊異的思維方式中看出了潛在的相同模式,他確信這些模式源自於心智。他因而發展出今日我們視為當然的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的概念。他對數字的迷戀始於物理系學生時期,當時他的導師阿諾.索菲德(Arnold Sommerfeld)就曾以卡巴拉主義者的熱情頌揚整數的奧妙。他確信那些能將東西方思想聯繫在一起的強大紐帶,也可將看似冷酷的理性科學世界與被認定為非理性的直覺和心靈世界聯繫起來。有些人認為是數字3——諸如三位一體和長度、寬度與深度三個維度。
所有讓他感興趣的事交會在數字的領域。榮格不僅是一名心理學家,他的興趣廣泛,橫跨中國哲學、煉金術和幽浮。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沃夫岡.包立(Wolfgang Pauli) 索菲德在1915年發現了這個非同尋常的數字,當時他正試圖解決原子的一項費解特徵:譜線的「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即每個化學元素發散和吸收光波長的特定組合,可視為每種光波長的指紋或DNA。包立也有類似的精神,他也著迷於數字。
但是,當包立的朋友和同儕競相追逐科學的閃亮獎項時,他的表現卻有所不同。但這兩位傳奇精神分析師的方法卻大異其趣。
有些人則認定是數字4——畢竟,我們有四季、四個方向(東西南北)和四肢。但直到他遇到沃夫岡.包立,所有這一切才開始匯集在一起。解決方案顯而易見,他轉向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求助,後者就住在不遠的蘇黎世郊外。榮格對某些數字著迷——數字3和4,這些數字在煉金術和宗教中一再出現,並在諸如《易經》(中國的「變易」之書)這樣的書中,能以數字的力量預測生命事件的發生。
而就在這之前一年,他大膽推定應該還有一種尚待發現的粒子,這在當時是非常讓人訝異的假定。接著他得出共時性(synchronicity)的概念,他一向認為這是自己最重要的觀點之一。
當時世界仍籠罩在1929年華爾街崩盤的餘波盪漾中,德國納粹在兩年前的一場重要選舉中贏得了37%的選票,而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正朝向總理之路邁進。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個獨特的「指紋」,是某些自然基本常數的總和,這些常數是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核心數值,被認定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他是歐洲和美國上流社會富裕紳士名媛間的當紅人物,他們帶著各類心理問題前來求診,希望能獲得解決健康的自我心理界限具有「危險感應器」,當危險來臨時,警報會響起。
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形成自我後,心理界限就可自行啟動,不會單方面接受他人的想法、情感、欲望、價值觀等等。感應器太過於靈敏或遲鈍都是不對的。可是,成人與小孩不同。萬一有人不說一聲就拿走你的東西,或是拿石頭砸你的車、不經允許進入你的家,你會怎樣呢?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吧。
皮膚是一道警戒線,讓我們可以得知外界的各種狀況。」意為食用海產生鮮,感受不到鹹味。
期待我喜歡的也是對方喜歡的、我和對方的想法應該一致、認為就算沒說出口對方也會懂我的心,這些是成人正常應有的特性嗎?心理界限健康的成人,基本上會將對方視為「擁有不同心靈的獨立個體」。細胞膜上也有個類似排水功能的馬達,隨濃度差異,自動發生逆行的移動。
除了物理上分辨外部對象與自己,更包含對應關係裡,自己的想法、欲望、情感、擁有、角色和責任等等自覺性的區分。但是,生病的心理界限,無法發揮明確區分的功能。